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投资杠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明明 周成华 王楠茜
虽然今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25财年预算决议,但该决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直接拨款。预计今年预算法案需要在9月30日前通过,否则国会则需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停摆风险。特朗普减税法案今年若落地,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将进一步攀升。市场对于财政压力的担忧以及对于通胀风险的担忧将持续导致美债利率中期限溢价以及通胀预期部分高位运行,进而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或一段时间在4.0%以上,后续美债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或需观察特朗普政策、美国经济承压状况和美联储表态。
▍2025年4月10日美国众议院以216票对214票通过了参议院修订的2025财年预算决议。
预算决议是国会内部指导文件,设定了政府在特定时期内的财政收支预期,不具有法律效力、无需总统签署和直接拨款。只要参众两院通过相同的预算决议,该年度决议即被采纳。预算决议主要为后续立法确定财政方向和规模,以及为国会内部的预算协调和审议提供基础。按照《1974年国会预算法》,预算决议应在4月15日前通过,但实际较多财年未有决议通过。若无新决议通过,前一决议的支出限额和收入下限会自动在剩余年份延续,或者通过法定形式设立国会预算。
▍与预算决议不同,财年预算法案具有法律效力,规定了政府特定财年的具体支出计划。
预计今年预算法案需要在9月30日前通过,否则国会则需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停摆风险。它基于预算决议,由拨款委员会起草,经众参两院审议、修改、投票通过后,由总统签署生效,是政府执行预算的法律依据。预算法案需在新财年开始前(10月1日前)完成立法,否则需依赖“持续决议(CR)”临时拨款为受影响的机构和项目提供临时资金,若政府资金耗尽且临时法案未通过则会导致政府停摆。1997年以来,美国联邦预算法案普遍晚于新财年开始时点生效。2025年3月14日国会通过了一项支出法案,为政府提供资金至9月30日。因而预计今年预算法案需要在9月30日前通过,否则国会则需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停摆风险。
▍特朗普首个任期的减税政策加剧了美国财政赤字,而当前美国财政压力远高于其上一任期落地TCJA之前。
2017年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TCJA)将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21%,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其在2018-2027财年对赤字的净影响为1.1-1.4万亿美元。若今年特朗普推动TCJA到期条款延长,赤字压力将进一步攀升。美国税务基金会预计,若将TCJA条款永久性延长,2025-2034财年赤字总额将增加4.6万亿美元。虽然美国税务基金会预计特朗普关税政策预计未来十年可增加1.5万亿美元财政收入,但其仍难以完全对冲减税政策的对于赤字的影响。国会预算办公室2025年3月报告称,若2017年税收法案被延长且财政政策不变,2054年公众持有的债务将达GDP的214%;若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2054年该债务将超GDP的250%。
▍2017年-2018年,美联储加息、减税法案和特朗普关税政策共同促使美债利率上行。
1)自2015年末起美联储加息,使10Y美债利率中的实际短期利率预期在2017年-2018年不断上升。2)2017年12月减税和就业法案通过参议院后,10Y美债利率中通胀预期上行,同时市场对美国财政的担忧加剧,推动了期限溢价上行。3)2018年3月,特朗普开始加征关税,进一步推动10Y美债利率中的通胀预期和期限溢价上行。
▍后续10Y美债波动还需观察特朗普政策、美国经济承压状况和美联储表态,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或一段时间在4.0%以上。
当前,美国通胀预期攀升,若特朗普关税政策及表态无法缓解市场对通胀的担忧,美债资产吸引力会被削弱。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市场对财政压力和通胀风险的担忧,会使美债利率中的期限溢价和通胀预期维持高位,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或一段时间在4.0%以上。后续美债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或需等待特朗普对于关税政策转向缓和或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顺利、或者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出现转鸽表态。
▍风险因素:
特朗普政策变动超预期;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风险超预期;美国经济、通胀黏性超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article_adlist-->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article_adlist-->